欢迎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唯物史观与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研讨会

    来源:  时间:2019年10月15日 15:48:39  点击:

    (通讯员:钟琦、谭静、李梦婕、蔡安禧、莫豫锋、胡小青)10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唯物史观与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研讨会”在我校惠宾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人民出版社等高校和报刊单位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王广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致辞。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70余位师生及宣传部、科发院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参会。

    研讨会现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致辞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逻辑。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从经济、政治及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分析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条件,从改革理论与实践、政治和经济、增量和存量、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四对关系阐述内在逻辑,他指出中国改革的未来演进需要做好充分理论准备,加强顶层设计,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发言

    政党治理基于政党连接国家与社会的基本指向和能力。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着眼于政党治理驱动下大国治理的中国经验,从政党治理概念入手,分析中国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存在“主导与嵌入,嵌动与互能”的内在关系,总结大国治理的中国经验与面临的新型挑战,强调要用中国智慧战胜新困难和新挑战。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伟发言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价值追求。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从哲学角度出发,探索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正义问题。他表示,中国正义问题总体呈现由权力话语向责任话语转化的趋势,经历国家话语体系、个人话语体系、责任话语体系等阶段。同时,他提出社会生产、权力、商品经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制约每一阶段公平正义的重要因素。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就“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概述与思考”发言。他指出,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重需要,并且曾做出许多原创性贡献、遇到过挫折、改革了相关内容和表述,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根基。我们要坚持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使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发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接力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以苏联为例,指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高难度课题,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我国实际,他表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索为后四十年的发展奠基,改革开放后四十年历史时期是对前三十年的坚持、改革和发展,要在“两个不能否定”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发言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政课发展历程,结合华中工学院实例,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提出“思政从来都是大的”、“方法从来都是重要的”、“教学从来都是细致的”、“受众从来都是分类的”四点启示。他表示,在建设高校思政课程过程中,要处理好“一院”、“一课”、“一科”间的关系,在“打通前面一公里”的基础上“缩短最后一公里”。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毛华兵从唯物本体、实践文化、社会历史、生态价值四个维度入手,深入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环境就是民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内容,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四重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毛华兵发言

    在回答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创新的问题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美群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位、理解范式与创新途径三方面出发,总结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向与模式。她提出马克思主义创新需要问题导向的原动力:以问题意识为理论的起点、以不同层次的问题分解实现一域多层的辩证统一、以原问题为引导超越理论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美群发言

    在当今中国日益重视历史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储著武围绕“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历史”主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他认为应当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历史中国的关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本身、确立认识当代中国的大历史观。研究者应当关注新中国历史,致力于中国历史的普及宣传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储著武发言

    针对唯物史观与历史视野,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光辉从经典著作出发,区分大唯物史观与小唯物史观,并以大唯物主义为出发点分析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分析新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性,指出新中国必将实现并超越现代化,开启未来的可能性。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光辉发言

    分析唯物史观领域下的大众化现状与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认为现阶段资本裹挟下的价值观对大众存在较大冲击。教育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在场、必须与大众互动、必须满足需要大众需要。应当认真对待高学历人才,通过加强教育增强大众对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辨别力,把握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发言

    总结新中国7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高翔莲梳理归纳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敏锐的政治意识、执行严格的政治纪律、练就高超的政治能力。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境界,并将“政治方向-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能力”贯穿个人政治生命全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发言

    介绍人民出版社书籍出版的综合考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赵圣涛表示,受众变化使出版社更加注重书籍的质量。在写作过程中,对经典著作与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引用必须准确。随着图书出版审核逐渐严格,作者应自觉把握意识形态正确。

    人民出版社副编审赵圣涛发言

    高翔莲作总结,本次会议围绕唯物史观视角下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经验、唯物史观与历史视野、党的政治建设等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展开交流与对话,分享学术成果,为相关学术领域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思路。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