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湖北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我校在南望山校区惠宾楼举办“湖北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湖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喻立平,来自湖北省19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人民网、《中国社科报》等媒体出席研讨会。我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院、图书档案与文博部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我校马院师生出席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汪再奇主持。

黄晓玫、喻立平在开幕式上致辞。黄晓玫指出,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提升“大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红色文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着力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在新征程上,高校应更加扎实推进“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推动新时代“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喻立平认为,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立足大时代、争当大先生、传天下大道。高校教师应重点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课题,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核心大目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思政课堂,充分提升思政课堂的文化意蕴。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强化专业性建设,在宣传和阐释的基础上加深理论深度,讲出有思想深度、有历史底蕴的思政课程。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发力点在于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统一性和专业性等细节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方向,精准发力,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大思政课”研究共同体。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表明,大思政视域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架构是一个反复认识、反复循环的过程,贯穿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是由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的两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以政策保障为根本、师资保障为关键,点面结合、走深走实,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重点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善用“大思政课”。思政课建设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它反映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规律,如何迅速有效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守正创新。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雷江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制度担当,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与定型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生制度改革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表明,将校本资源、学科特色融入到思政课建设中,是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因素。校本资源不仅是指高校在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办学传统,也体现着大学精神、大学成就和大学形象,具有引领力、凝聚力、渗透力三重育人价值。孙院长以地大(武汉)“大思政课”课程建设为例,从建党精神、生态文明、国土安全、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角度介绍了地大(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情况。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认为,“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其建设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价值塑造为根本,自觉践行协同育人理念,着力构建课程育人体系。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政府、企业、场馆等社会资源,构建多元教学主体协同机制,形成联盟合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强聚焦高校思政课建设特色模式,向在场专家学者讲解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刘院长从“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五个层面讲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思政课”的“五亲”创新模式,其内容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思路清晰、理论与实践兼顾,生动展示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典型经验。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强调,强化“大思政课”建设的协同作用具有必要性,需要构建起主体聚合、多元协调、资源共享、效果共评的强化协同机制,充分提升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主体角色的意识功能,提升多元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联动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从结构、功能与作用构成等三个维度分析了数字技术与高校“大思政课”之间的关系,从赋融、赋能和赋效三个维度深刻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并提出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注意发挥其在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驱动作用。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波认为,资源运用不足、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亟待丰富、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五个方面是当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困境,并从内外结合、多方协同、与时俱进、引育并举和以评促教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升路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以三峡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探索为实践案例,从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平台和以活动为中心的多样化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展示了长江大学的“大思政课”建设实践,以“四讲、四用”的方式提升“大思政课”的建设效果。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述剑分享了武汉纺织大学结合自身纺织、美育等特色优势资源,构建美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亮从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课程的特色与创新、课程评价与改革成效、课程的建设规划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加油中国》思政金课的基本情况。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沫从理论规定、时代规定和实践规定三个方面阐释了其对“大思政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思考,并且分享了武汉轻工大学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