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大学生网---地大学子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善治之路

    来源:学工组  时间:2020年08月26日 11:08:45  点击:

    地大学子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善治之路

    时间:2020-08-25 17:23:32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作者:蔡安禧

    点击:118 评论:0 字号:+  -

    本文链接: https://www.universitychina.net/shijian/diaoyan/20200825/85908.html

    邓安琪 封面图设计

    竹林翠影,藏龙百瀑,绿水青山,和谐乡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主题社会实践“安且吉兮”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的指导下,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研究——基于对浙江安吉县的调查”主题,于7月12日至19日赴往浙江省安吉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8月25日,在实地走访调研与初步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团队组织发放线上问卷。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团队重点调研当地基层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建设情况,探寻社会利益多元化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的优化方案。

    历史渊源:安且吉兮,建设“两山”和谐乡村

    安吉县位于长三角腹地,是名副其实的竹子生态之乡,景点安吉大竹海曾作为《卧虎藏龙》《夜宴》《十面埋伏》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数次登上大银幕。“安吉”二字缘起于《诗经》中“安且吉兮”的美好期许,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紧密相关。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县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建设美丽乡村。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访安吉,在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他详细了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强调要完善社会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这次考察,为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启迪。

    沿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之路,团队将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围绕“和谐”一词,深入挖掘安吉县基层矛盾化解情况与方案智慧。

    团队成员前往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安吉县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孝源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机构进行调研,并针对县级、街道、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情况与思路进行访谈。

    0.png

    图为安吉县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调研工作人员进行介绍

    模式架构:网格划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

    3支队伍,6个规范,0项风险,这就是横山坞村“平安360”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从民兵连长与退伍军人自发组建的护村队,到考核规范、部署有序的平安家园卫队,横山坞村的村民们在街道党委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平安先行”新模式。

    团队成员将横山坞村作为村级矛盾调处化解调研点,实地探究横山坞村工作情况,挖掘矛盾预防调处化解案例。

    “在疫情期间,我们动员村民志愿参加卡口执勤,根据各自然村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安排3小时或半天一班岗,党员优先,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

    工作人员自豪地表示,村民们都非常积极,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愿意参加志愿卡口执勤。特别是有一户家有重度残疾病人的人家,村里本着特殊照顾的想法,没有通知这户人家参与,但这家人主动找到工作人员,也希望成为卡口执勤志愿者,为全村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在与横山坞村专职网格员、平安家园卫队队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从村民真挚的笑容中深切感受到当地和谐的乡村氛围。从应急救援,及时破窗挽救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人;到隐患排查,排除梅雨季防汛期间路面积水隐患;再到平安宣传,组织防诈骗、战疫情主题入户宣传。生动真实的案例中展示着“平安360”的社会治理效能。

    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平安家园志愿者志愿服务路径,询问村民们对当地社会矛盾基层化解体系的了解情况,并收集意见建议。对面团队成员“您是否了解当地志愿者组织”的提问,不少质朴的村民咧嘴一笑:“我,我就是平安志愿者。”

    疫情期间,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安吉县全县零确诊,真正实现“安且吉兮”。这一成果与安吉县在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下,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建设的实践紧密相关,更与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民众积极响应的和谐乡村善治密不可分。

    图片2.png

    图为工作人员对横山坞村“平安360”社会治理进行讲解

    走访调研:转变观念,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团队调研不仅调研了县级、街道、村级矛盾调解中心等机构的建设情况,更深入基层民众,走访当地村民对矛盾调处化解的反响心声。

    村民谭爷爷曾经并不能理解村里退耕还林的决定。“噶(那么)好一块番薯地!”谭爷爷心心念念的番薯地,已在前些年根据群众意愿改建成村民活动公园。蓊郁的林木中,崭新的健身器材、休闲木椅一应俱全。设施虽完善,谭爷爷却总是耿耿于怀那亩“浪费了”的番薯地。

    回想起曾经连连摆手否定的谭爷爷,工作人员忍俊不禁。随着生态环境好转,村里陆陆续续开起了农家乐,居民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村里为谭爷爷等75岁以上老人免费解决了电视宽带问题,原本只有低保的谭爷爷也领到了村里的“分红”,老年生活得到了保障。如今的谭爷爷已经习惯每天晚饭后,散步去曾是番薯地的村民活动公园歇凉。面对不时来访的游玩旅客与实践团队成员,谭爷爷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村里的政策,好!”

    在谭爷爷绽放的笑靥中,团队成员也深有感触。随着治理体系的创新发展,谭爷爷的态度转变将是乡村发展中许多人的缩影:从关注眼前的、个人的利益,向统筹长远的、集体的利益转变;从提供方案解决矛盾,向积极预防,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转变。

    图片3.png

    图为团队成员在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进行团队合影

    “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通过一周的参观学习与实地考察,安且吉兮团队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的基本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刻体悟乡村基层治理中预防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的中国智慧,并在实践中收获专业知识的成长,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高校智慧,亦为探寻乡村善治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蔡安禧供稿

    责任编辑:高永锋